第(3/3)页 鍋里熬煮著不同藥量的“小柴胡湯”。 另一側則設置義診大夫桌案。 有駐京的軍隊派人守護,維持秩序。 坐診的大夫判斷病人的患病程度,若判斷為日瘧,則給病人一張字條。 讓病人憑字條,去熬煮藥的大鍋那里領湯藥。 一開始,京都的百姓都在觀望。 畢竟,傳言說,是因為皇帝“昏聵”,才有天降瘟疫之災。 也有傳言說,正是因為女子不安于家室,出門拋頭露面……又是讀書,又是做官,又是經營…… 破壞了天地圓融之氣,才有此瘟疫。 不管是哪種傳言,似乎此等瘟疫,都并非人力、藥物,能夠治愈的。 “不能喝,當潛心認罪!求各路神仙搭救!” “喝了藥,就冒犯了天譴之道,更好不了了!不但好不了,還死得更快呢!” 仿佛朝廷設立的,不是治病救人的攤子,而是要人命的毒藥攤子。 溫錦想象當中,人滿為患的場景,并沒有出現。 調集過來,維持秩序的兵力,閑得直打瞌睡。 就連改善京都排污水渠,便明渠為暗渠的工程,都招致了許多謾罵。 “朝廷閑得沒事干了!正事不干一件!現在去挖溝!” “什么防治蚊蟲……他們是挖溝準備埋人呢!把生病的人,都活埋進去!” “京都如今只準進,不準出,是想把我們都活埋在這兒!” “咱們得想辦法,離開京都!不然就只剩死路一條!” 一些百姓,還真的相信了官兵挖溝,改善京都排污渠道是要埋人。 甚至有些窮兇極惡的家伙,趁夜,或是趁人少的時候,跑去堵填官兵白天辛苦挖出來的排水溝。 遇上官兵人少的時候,他們還會毆打官兵,將人埋進排水溝…… 所幸,沒鬧出人命。 但瘟疫的控制和治療,舉步維艱。 直到當初被送進“住院部”,病得很重的那些人,康復歸來。 局面才有了改觀!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