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四十三章 军区和政区-《逆水行周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宇文温同样喝了一杯茶润喉,开始挑刺:“首先军府本就自成体系,有个婆婆——十六卫大将军府,你现在给地方军府加个婆婆——都指挥使司,让小媳妇听谁的?”

    “地方治安需要府兵,朝廷召集军队出击也需要府兵,当两者需求出现矛盾,哪个机构来协调?是不是要再加个上级机构?怕不是要叠床架屋?”

    “其次,军务由驻军承担,一旦出现武装警察镇压不了的民变和叛乱,由驻军来解决,那么好,这个‘镇压不了的民变和叛乱’的定义得由谁来下?”

    “某处宗族大规模械斗,双方‘参战’人员近万,男女老少都上阵,都指挥使觉得场面要失控,让驻军出动救急,驻军将领觉得这破事值得老子上大炮?万一事后苦主四处哭诉老子屠杀百姓,怎么办?”

    “婆婆多,小媳妇很难做的!”宇文温边说边敲食案,“你又不是没有政务经验,怎么就没想到这个问题?”

    杨济有些讷讷:“这不,微臣只是初步构想,先把框架提出来嘛...”

    “好吧,作为一个长....呃,朕和你分享一下经验。”

    宇文温再喝一杯茶润喉,然后将他的看法一一道来。

    他的见识远超杨济,所以,文武分途该如何实现,实际上对他来说不难,“适度借鉴”就可以。

    以国内而言,原则就是实行新式军区制,当然,具体名字有待商榷。

    军区制,其实在这个时代就有,诸如行台、总管府、都督区实际上也可以称为军区制,无非是军区和政区(行政区划)合一,军区长官兼任政区长官,文武兼备。

    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?

    很简单,军区的军事行动,需要调集辖区内的物资,需要征发百姓服兵役、为作战服务。

    与此同时,辖区内的豪强大族、强宗著姓对于官府而言是刺头,行政官员想要“降服”这些刺头,手中没兵说话都不敢大声。

    所以为了确保军、政的高效率和降低统治、作战成本,军区长官兼任政区长官是必须的。

    代价就是军区长官容易尾大不掉。

    但新的军区制不一样,军区和政区是分离的,或者说,军区的覆盖范围和政区的范围是不同的,军区长官不会兼任政区长官,反过来也是如此。

    若重新划分政区,可以是宇文温所熟知的河南省、河北省、山东省、山西省、江苏省、江西省等省一级行政区。

    但军区却不需要这么多,一个军区的军事辖境,可以横跨几个政区。

    以周国国内而言,搞不好十个大军区就够了。

    宇文温当然不会照搬后世的七大军区,而是引入单纯的军区概念,对周国国内进行军事行政区划的划分,军区长官不管民政,也不管税收,只管军事。

    各级行政区的普通治安管理,由民政机构负责,军区长官的升迁都是在武职官体系里进行,民政长官的升迁,都在文职官体系里进行,两者不会有交集。

    如此,就实现了文武分途。

    此举杜绝了地方官割据自立的可能,但如此一来,掌管军权的军区长官不就有了尾大不掉、割据自立的可能?

    不会,因为朝廷甚至不需要控制粮食供应,只需要控制军械和火药即可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