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三十五章 是,或不是-《逆水行周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傅奕等人接下来一连串的问题,答案全都只能从“是”或“不是”中选。

    现在,报纸上用大幅版面将这些问题列出来,同样也将参与辩论的高僧、官员之回答列出来,读者只要识字,就能很明显的看出形势:

    反对罢佛的人们,面对发难似乎“理屈词穷”。

    杨济看着看着,不由得长叹一声。

    天子好手段,通过傅奕等人的发问,把那些擅长辩论的高僧耍得团团转。

    佛教的宗教理论,本来自洽性(自圆其说的能力)就很强,可以说高僧们个个都是辩论高手,所以中原自古以来,爆发的十余次佛道大辩论,佛教胜多败少。

    杨济知道历史上在蒙元时期,又爆发了佛、道大辩论,这场辩论规模空前、规格最高、影响深远,在辩论中败北的道士及其弟子们,被朝廷强令剃度出家为僧,而无数道家经典付之一炬。

    可以说,单就辩论而言,佛门子弟的战斗力是位列前茅的,不怕发难,因为他们总有本事把逻辑圆回来。

    结果现在遇到了“是或不是”。

    辩论对手发起的攻势,佛门子弟只能从“是”或“不是”之中选择答案,空有一身辩术却无处使出来。

    杨济认为这根本就不是辩论,而是居心叵测的问答陷阱,他不认为只有自己看得出来。

    但天子是以阳谋来给佛门子弟下套,甚至还广而告之,不怕有识之士看出来。

    因为这陷阱设置得十分巧妙,甚至一开始就占据了绝对的道德高地,让所有人看了,都明白其中含义,也不好说不对:

    普天之下莫非王土,率土之滨莫非王臣,大周境内,天子为什么要把非士、非农、非工、非商,不承担国民义务,不缴纳租庸调、服劳役、兵役的僧尼,当做自己的子民来爱护?

    上一个这么做的梁武帝,不得好死,无数梁国百姓家破人亡。

    所以,身为臣子的傅奕等人要问一句:爱民如子的天子,为江山计,为天下百姓计,为何要善待你们这些僧尼?

    如果僧尼是非国民,是不是要离开中原,或者,缴纳必要的费用、承担必要的义务?

    不要扯什么不敬佛就要下地狱的鬼话,你们只需回答:

    是,或不是!!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