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四十四章 并无差别-《侯爷贵性》
第(2/3)页
苏轼丝毫不惧。
他早就看穿这是个无解的命题。
解决之计,是以其人之道,还治其人之身。
“那么我亦要反问:你既然坚持人性本恶,那善果又是何来?是谁第一个教导人要向善?他又是到底为什么会自我觉醒?”
在对方还在思考之际,苏轼又提问新的问题:“人性本恶的话,要律法何用?犯罪是顺性而为,那么罪犯为何要受到惩罚呢?”
黎俐并不中计,反将一军:“你问的这问题,正好论证了我方观点呀!如果人性都是善的,那还要法律和规范何用?”
……
二人唇枪舌剑,斗得难分难解。
葛敏才看得兴致勃勃,正想与身旁的萧益秀谈论一番,转头一看,却现对方似乎若有所思。
“辩论的时间也忒长了些。”葛敏才贴心说道:“可要伙计传些食物过来?”
萧益秀回过神,轻轻摇头道:“不,不必了,本座不饿。”
“是略吵闹了些?”
“不,不吵,很精彩。”
气氛一时变得尴尬。
片刻,萧益秀径自道:“我在想,若然能让大辽与宋国的学子来一场辩论,岂非极好?”
葛敏才猛一拍椅子的扶手,赞曰:“妙,妙极!”
转念一想,却脱口而出;“辽国也有懂经义策论的学子?”
话说了出口,他惊觉自己此言实在无礼至极,唯恐对方责怪,他连忙颤颤地改口说:“下官,下官意思是贵国对学子定有与大宋不一样的期许……想必……想必不一定注重于经义策论之上……”
然而,这话连他自己也说服不了。
想不到的是,萧益秀竟然不恼,反而微笑道:“看来,葛大人不曾来过大辽?”
“下官孤陋,望萧大人见谅。”
“在本座看来,大辽与宋国并无太大区别。”
萧益秀意味不明地说道这么一句。
第(2/3)页